第17屆中國北京科技產業博覽會(以下簡稱"科博會")在北京舉行。本屆科博會延續了去年的網絡教育專場,論壇仍由能力天空承辦,不過日程已經增至兩日。在科博會網絡教育論壇上,北京商報記者做了深入走訪,在眾多的議題和討論中,MOOC、個性化、大數據無疑成為關注焦點,也被認為蘊藏著巨大的機會。
MOOC或沖擊傳統教育
自2012年起,以Coursera、Udacity、edX為代表的三大MOOC(massiveopenonlinecourses,大型在線公開課程)平臺接連沖擊國內的在線教育行業,在科博會網絡教育論壇上,MOOC無疑成為高等教育體系內從業者討論最多的話題,而它所帶來的革命性沖擊也不得不引人側目。
在果殼網負責MOOC學院的教育總監劉旸做了一個對比:去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上,她曾問臺下聽眾有多少人聽說過MOOC,結果舉手著寥寥無幾;當天她再次問出這個問題時,大部分聽眾都知道了。劉旸認為,在過去的一年里,MOOC已經表現出了強大的影響力,"大概從去年9月開始,整個中國參與MOOC的人數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增長,是很大的轉折"。
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認為,就人類的學習習慣來講,MOOC顯然更適合高等教育,因為學習者是成年人,有主動學習的渴望,具備了網絡的基礎知識和能力,MOOC可以有力地推動知識傳承類的學習,它可以為人際交往類的學習提供更有效的學習環境,做成課件以后你可以設計一些場景。"MOOC改變了傳統學校教授知識的模式,提供了全新的知識傳播和學習方式,在教育觀念、教育體制、教育方式等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。"
業內人士同時指出MOOC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。"兩年的實踐證明,MOOC學習的留存率非常差,只有5%-10%。"達內科技CEO韓少云認為,這與互聯網學習的生態有關,例如網絡學習的孤獨感,以及大規模在線學習所帶來的互動性挑戰。
在線創業可從個性化切入
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,與傳統教育相比,互聯網教育之所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,也與其互聯網屬性有關,例如互聯網的可復制性,理論上為網絡教育的大范圍普及提供了可能,但教育作為一項非標準化行為,又有其個性化需求。如何利用互聯網來滿足教育的個性化呢?部分創業者做了相關討論。
快樂學聯合創始人林楨認為,所謂的個性化學習可以應用到線上教育的許多細節里,例如在K12教育領域,利用App拍照功能提供個性化診斷工具,手機簡單拍一下就可以給出答案和考點解析;如果拍照達到一定數量,就可以形成個性化診斷報告,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練習,老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輔導和解決問題。
除了傳統應試教育領域,在一些素質教育領域,一些有個性的創業者也越來越多,并且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。從新東方、安博等知名教育機構辭職后,侯景剛創辦了樂博樂博機器人教育,并很快獲得了真格基金1000萬元投資,融資后,以線下教育為主的樂博樂博便開始做線上教育課程。據他介紹,相比于K12教育,該領域其實是一片藍海,但靠線下培訓想要取得一個很大突破和翻轉,可能性非常低。
滬江網副總裁徐華則建議,當前在線教育競爭激烈,創業者可以從一些細分的領域去切入,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服務,因為只有這些非常小、看起來不起眼的項目,才不會擔心BAT等巨頭侵蝕,而且它們本身也蘊含機遇。
大數據引領大教育時代
談及互聯網行業,必談大數據;談及在線教育,大數據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。科博會教育論壇上,甚至有專家表示,大數據即新時代下的大教育。
"什么是大教育?大教育其實是在大數據的時代,大教育是在大數據下面的一個理念,我們所說的互聯網、大數據和移動學習,這三個是大教育時代下的背景。"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金國慶以國外互聯網教育為例,在日本、歐洲、韓國、英國,2014年都可以開始公布公共服務大數據戰略,大數據里面有一個大教育。金國慶同時表示,大教育關鍵詞是云、開放、大數據、資源整理,在大教育的平臺上,可以免費地上一些非常出名的教授的一些課程,同時可在時間、空間、金錢方面,提供許多便捷性。
目前,圍繞著大數據概念,一些創業者和互聯網巨頭在教育領域的布局正躍躍欲試。例如,在外語培訓和中小學培訓領域,一些創業者正試圖通過大數據去對學習者測評、診斷。
問鼎云學習
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
關注微信公眾號
獲取更多培訓干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