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14日某機構主辦的校長沙龍上,中國經濟網教育頻道特約觀察員謝英新做了精彩演講。
自2013年以來在線教育創業投資熱,市場卻反應平淡。一方面傳統教育培訓企業積極觸網謀求發展,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因為不懂教育規律無法深耕細作。那么互聯網結合傳統教育是否能良好發展?
演講人的發言,道出了整個在線教育行業的"水深火熱"。道出了在線教育行業面臨著巨大挑戰,他并呼吁由大企業投入資源來培育整個市場,讓中國在線教育彌補上行業斷層,這樣更有益于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。
演講人簡介:
謝英新,中國經濟網教育頻道特約觀察員,研究教育14年,開復我學網成長顧問,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,此前任某在線教育平臺市場總監。演講主題《在線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》。
以下是演講摘要:
1.在線教育創業熱、投資熱,可是大學生群體不支持、不反對、不參與,甚至不知道。因此說在線教育行業存在巨大斷裂帶。
2.世界經濟論壇(2012年)預測,美國在就業方面做的最好,以工科學生為例,美國學生畢業能夠立刻上崗的學生有81%,印度這個比例是25%,中國只有10%的同學做到這一點。中國學生高分低能現象十分嚴重。
3.百度知道發布全民問答:中國人的教育怎么了?其中有200多萬的人在問-為什么一畢業就失業?有80多萬人在問-學習了很多年,怎么感覺什么都沒學會?
4.中國在線教育本質上還是應試教育,例如技能培訓、考證培訓。美國的教育是通識教育,學生們獲取信息、研究動態、探索新領域,也同時有技能的培訓。
5.在線教育投資熱有兩個原因:一、中國人口基數巨大,約占全球總人口的20%,具有潛在的巨量市場;二、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想要"復制"美國在線教育市場。這需要一個前提--假定中國學生對學習的認識、學習的能力、自學的水平,與美國學生相當,或者說至少能在2、3年內補上差距,但中美相差巨大。
6.美國教育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,美國學生在考上大學之時,已經研究了30-50個課題之多,中國學生只有在學士學位、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階段才開始寫論文。更多的是記、背、算、寫,很少有解決問題的實踐教育活動。
7.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,學習的目的是解決問題,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。能力的定義是:某人能夠勝任某項任務的主觀條件。能力的主觀條件有知識、經驗、技術;能力的客觀條件有資料和工具,我們就只教了"知識",而沒有經驗、技術,也不會查資料和使用工具。能力的五個條件缺了四個。
8.韓愈在《師說》中寫到"所以師者,傳道授業解惑也。"這句話放在今天,在線教育應該從大學生解惑入手,逐步培養大學生獨立自學能力。解惑的內容就是要讓大學生群體明白為什么是現在這個樣子?為什么學習了十幾年,還是不會學習?為什么學習了十幾年沒有能力?為什么學習了十幾年不會解決問題?為什么現在的企業不招聘他?解惑之后教授學習方法、職業技能,這就是中國在線教育發展的先后次序。
9.在線教育想要良性發展,必須有大企業站出來投入資源等給大學生解惑。只有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才有實力教育和培育這個市場,在他們戰略規劃層面、課程產品設計和組合層面、策劃宣傳活動層面,等等各個層面來投入資金來培育市場。那么做這件事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就是用戶對他們的忠誠度,建立他們自身的競爭優勢。只有這樣,中國的在線教育行業才能形成良性循環,促進中國教育發展。國家要繁榮強盛,需要培養在各個領域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具有建設性、創新性人才。
問鼎云學習
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
關注微信公眾號
獲取更多培訓干貨